当头戴斗笠,身披蓑衣的他出现在金庸笔下,江湖上迅速刮起一阵血雨腥风,成为黄蓉眼中性格刚烈、武功高强的“臭道士”,他也是神雕大侠杨过父亲杨康的师傅 、全真教德高望重的掌教。说到这里,金庸迷们早已猜到他的名字 ,没错 ,他就是丘处机(又称邱处机)。这段时间随着电影《止杀令》的热映,丘处机这位历史人物又引起大家的关注。
丘处机曾经三次来崂山,崂山丘处机衣冠冢
几百年来,凡是来崂山的人,除了被这里优美的风景吸引,还有个重要原因便是寻找丘处机的遗迹,他曾经三次登上崂山,将道教的精髓留在这里,之后才有了崂山道教的兴盛。但丘处机的最大成功并不仅仅在于此,比起他发展道教的贡献,劝说成吉思汗“一言止杀”更是千古绝唱。“欲一天下者,必不嗜杀人!”为了这句话,丘处机带着18个徒弟走了三年终到大雪山(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),电影《止杀令》讲述的便是这段西行路上的故事。
三次来崂山,曾为崂山改过名
要想了解丘处机与崂山的关系,崂山太清宫是必须得去的地方,在崂山风景区管理局的安排下,记者开始了寻丘处机之旅,在上千年的道观中感触他曾经留下的痕迹。太清宫入口处一块偌大的石头映入眼帘,上面刻着“全真道教天下第二丛林”,众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念,导游解释,“崂山道教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,跟丘处机是分不开的,因为他曾经三次来到崂山,将崂山的名气带大。”
丘处机第一次登上崂山是在1195年,朝廷禁罢全真教的第五年,他回到了栖霞后便在山东境内四处宣传道教。《太清宫志》中记载“七真降临太清宫,讲道传玄,宏阐教义,道化大悟。”七真便是“全真七子”,只是他们行程仓促,并没有停留多少时间。到了1208年,丘处机传道到莱阳,便从莱阳转道再次来到了崂山,并在大崂村之南的一处悬崖峭壁下寻找了一处洞穴修行。这次时间虽然也很紧张,但他趁机做了件大事,给崂山改名字。原来,崂山曾经写作“牢山”,名不佳,“丘处机觉得这里地处海滨,就像一只鳌伏于海上,因将其改称鳌山。明代,在山旁修‘卫城’,即名为鳌山卫。”
短短一年后,1209年,已经61岁的丘处机第三次登上崂山,这时全真教与朝廷的关系得到缓解,在南天门上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法事活动后,顿时觉得心情舒畅,站在崂山上面对这三面环海的美丽景色,耳边听着道士演奏的《空洞步虚曲》,心潮澎湃,当即作词一首:“乘舟共赴烟霞侣,策荆杖、寻高步,只上孤峰尖险处。长吟法曲,浩歌幽韵,响遏行云住。凭高目断周四顾,万壑千岩下无数。匝地洪波吞岛屿。三山不见,九霄凝望,似入均天去。”这首词便是至今广为传唱的《青玉案》,将南天门的高险之状和法事活动的盛况表述得淋漓尽致。
丘处机去世,衣冠回崂山
在这三次崂山之旅中,除了传道,丘处机都会留下了诗词,比如第一次留下了10首,第二次留下了20首,第三次又留下很多,比如在三皇殿上方便有一处丘祖刻石 。据了解,至今崂山上有丘处机诗词41首,散布于崂山的太清宫、白龙洞、上清宫、混元石等地。丘处机是热爱崂山的,除了有具体记载的这三次登山,据说他多次到过这里,广收门徒,传经布道,不仅使崂山成为道教的主要丛林,同时也为道教文化做出了贡献。同样,崂山也对他有着一份特殊的亲情,这里的居民李大爷倚靠在一棵银杏树旁边晒太阳,他说得实在:“丘处机就是咱崂山的啊,每年的初一、十五,还有他生辰的日子我们都会去太清宫、上清宫给他烧香。很多人喜欢来太清宫,也是为了来这里图个安静,因为道教最让人心静、养生了。”也如一位导游在带游客时所说:“道教有个宗旨,不走回头路!来这里身心放松,好好感受这种意境。”
丘处机在崂山人眼里是特殊的 ,而在崂山道士们心中的分量就更不一样了。在混元殿(以前附近还有个丘祖殿,是为祭祀丘处机所建的殿宇)旁记者向一位崂山道士请教丘处机的传说,他告诉记者:“丘处机对崂山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,因为他的到来才有了之后崂山的兴起和崂山道教的兴盛,所以在这里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丘处机留下的痕迹,比如丘祖刻石、三皇殿墙壁上的圣旨,还有他的衣冠冢。据说丘处机去世当天,太清宫也同时为他举行了法事,并由专人将他的衣冠带回来埋葬在了崂山,只是衣冠冢在文革时遭到了破坏。”不过,对于这个说法目前尚存疑问,因为曾经打开衣冠冢时并未从中找到衣冠,只是一具空空的石棺而已,这个疑问还得等历史学家们继续考证了。
丘处机确实多才多艺,不仅会传道、会作诗词、会编道家的曲子,对养生也颇有研究,他的《养生消息论》至今仍是养生界的权威读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