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中有两个词汇,用来形容人造景观的精美,叫做“巧夺天工”和“鬼斧神工”。这两个词借“天工”和“神工”作对比,衬托出“人工”的巧妙。而在崂山之中,也有这样一处景点远胜“人工”,它就是白云洞。
在崂山,民间有“人工华严寺,神工白云洞”之说。说这白云洞乃是神仙送来的礼物。人们为什么会对一个石洞有如此高的评价?这个石洞名从何来,又是做什么用的?本期的《发现青岛》,我们就来聊聊白云洞。#p#副标题#e#
唐朝大诗人杜牧有一首诗,内中道:“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深处有人家”。白云洞虽然不是因此而得名,但是用这首诗描述白云洞的环境倒是恰如其分。沿崂山海边的渔村雕龙嘴西行上山,有一条长长的花岗岩石路,踏石级至山腰北去,过逍遥径,经老君洞,再攀一段石阶,即至白云洞。
白云洞四周景色十分优美。这里地势高爽,林木茂密,面临长涧,侧望沧海,环境雅洁。迎面首先看到的是洞额镌刻的“白云洞”三个字,为清末翰林尹琳基所题。说出来您可能不相信,整个白云洞是由四块(一说三块)巨石构建而成的。这些巨石各有名称,左边一块为“青龙石”,右边一块为“白虎石”,前面一块为“朱雀石”,后面还有一块“玄武石”,只不过它没有“围院”而已。在道教文化中,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分别代表着东、西、南、北或五行中的木(木色青,居东方,故又称东方青龙木)、金(金色白,居西方,故称西方白虎金)、火(火色朱红,居南方,故称南方朱雀火)、水(水色黑玄,居北方,故称北方玄武水),是四方之神。
洞内的环境也十分奇特,呈四方形,宽7米,进深7米,高2米,洞顶平整,地面石条铺就,较为干燥。整个山洞十分宽敞,可容纳二三十人。据记载,山洞内原来供奉一尊铜铸的玉皇大帝神像,工艺相当精致。因为整个白云洞内外构造严谨,又没有人工痕迹,因此民间有“人工华严寺,神工白云洞”之说,说这白云洞乃是神仙送来的礼物。
#p#副标题#e#
实际上白云洞出自人手,而且历史相当悠久了。青岛市史志办公室赵经春曾对白云洞进行过专门的研究。据介绍,唐朝开元末年(公元741年),方士姜抚向唐玄宗请求后到崂山采炼药丹时,选择了这处依山傍海的山洞修炼。当时没有进行过多的人工建筑,仅是将巨石下面的一些碎石泥土进行了清理修整而已。唐天宝二年(公元743年),白云洞开始有了人工建筑。南宋时,江南道教内丹派第五祖“紫清真人”白玉蟾来到崂山,对白云洞进行了增修,白云洞才有道教殿堂的雏形。
这位白玉蟾,跟“全真教”有些关系,他本人就是道教全真派南五祖之一。他本名葛长庚,字如晦,祖上为福州人。因其祖父在海南为官,举家住海南,长庚生于海南,故自号为“海南翁”、“海琼子”、“琼山道人”、“武夷散人”。据说他自幼聪颖,在科举道路上也十分顺利,只因好侠仗义杀了人,才逃到武夷山入道,拜翠虚真人陈泥丸为师。有人说他后来炼成金丹修炼大道,可以素肠绝粒9年之久。后来,他的道法越来越高,并在南宋嘉定年间被皇帝封为“紫清真人”。白玉蟾喜欢游览名山大川,罗浮山、武夷山、龙虎山、天台山等宗教名山都有他的足迹,当然,崂山也是其中之一。在白玉蟾之前好长一段时间,白云洞没有道士居住,形同荒废,经他整修之后才初步形成道教庙堂。
#p#副标题#e#
说了这么半天,这样一个石洞又是如何得名的呢?据崂山区史志办史料记载,白云洞之名的来源有二说,一说是因白云洞位处高山而又临海,经常云雾缭绕;另有一说,是由其开山祖师为田白云道士而得名。
读者可能有些奇怪,刚才不是说了,白云洞的初创者是白玉蟾,怎么又有个田白云呢?原来,白玉蟾时,白云洞只是初具雏形而已,周围庙宇的大规模建设始于明末清初,而主持者即是道士田白云。问题来了,白云洞在崇山之上,山路又十分不方便,建筑石洞以及周围庙宇的材料又是如何运来的呢?这里面有一个传说,估计是田白云确实神通广大,传说当时人们都为运输建筑材料的问题发愁,忽然在一夜之间,白云洞修建所需的全部材料不知用什么办法都运到了山上。从此在崂山就有了“神工白云洞,人工华严寺”的说法,意思是说白云洞的建设是神工的作用。
在田白云之后,不同的道士又在白云洞周围扩建了许多建筑,也就形成了白云洞后来的样子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公元1770年),白云洞在道士赵体顺的主持下进行了一次重修。1934年道人邹全阳于洞左青龙石前建青龙阁,形成了以青龙阁为主体的殿房24间,占地约1500平方米,计400多平方米的人工建筑。关于这位邹全阳道长,我们在后面还有详细的介绍。
因为年代悠久,加上后人不断增修 ,白云洞就留下了很多美丽景致。比如说青龙石,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,青龙石待别大,上面平滑,可以登上去远眺四周,在青龙石的下面,有一个小洞穴,刻有“窝风窟”3个字,因为这里的特殊地形,山风吹到这里回旋不止,故得名。另外,白云洞前的院中有一雄一雌两株银杏树,树龄都在千年以上,比肩而立,相伴而生,至今生机盎然 ,也十分有名。
最著名的就是洞后古松,这些树的年龄都很大,其中一株形状奇待,老干蟠曲,遮满洞顶,一枝斜出,伸向洞外,从下面望去,好像一条张牙舞爪的蛟龙,这株古松被誉为“华盖松”,它和白云洞和在一起被称为“云洞蟠松”,曾为崂山十二名景之一,惜已无存。东院的墙下有一株玉兰,树龄在200年以上,是崂山树龄最长的白白玉兰。洞的后面,分别植有木瓜、板栗,树龄都已在百年以上。